日前,《广州市增城区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正式印发。根据《方案》,今年,增城区将遵循政府主导、全民参与、城乡统筹、系统推进的工作原则,坚持系统观念、问题导向,聚焦协同发力、精准施策,推动习惯养成、文明育成,逐步提升管理品质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,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高水平发展实现新跃升,助力绿美增城建设,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
《方案》提出,今年要实现全年全区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0%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5%,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,全社会文明素质逐步提升,生活垃圾分类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断巩固。
《方案》明确,在提升投放点品质方面,全面排查投放点使用、管理状况,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、微更新,及时维护更新破旧部件,升级改造便民投放设施,实现投放点品质提升。稳步推进多功能合一、外观协调的箱房式投放点建设,打造“环境友好、投放友好、作业友好”的分类投放点,全区箱房式投放点达到40个。
在加强投放点管理方面,完善投放点常态化管理措施,落实投放点专人保洁管养制度,提高作业精细化、规范化水平,保持投放环境干净整洁。采取“人力巡查+视频监控”方式,加强对投放点管理情况的巡查监管,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整改垃圾乱堆放、满溢落地等问题。提升环卫工人、保洁员履行岗位工作职责能力,增强主动服务意识,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。
在深化物业小区分档管理方面,持续开展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,按照“一小区一策”,实行清单式、动态化、差异化、精准化调整管控,巩固提质A档小区、提档升级B档小区、指导帮扶C档小区,推动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,居民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。
在优化老旧社区、城中村投放模式方面,结合老旧社区、7个城中村的人口分布、空间条件、生活小习惯、人员特点等客观因素,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布局,合理调增误时投放点比例,适当延长定时投放点开放时段,并因地制宜采取移动式等投放方式,提升居民投放垃圾的便利性,更好满足多种人群的投放需求。
在完善分类收运体系方面,快速推进垃圾转运站和环卫停车场布局规划落地,抓好现有收集点、转运站的升级改造,有效治理收集点、转运站作业噪声、臭气扰民问题。完成5座垃圾收集站、1座垃圾转运站综合治理和提升改造,实现外形好看、视觉良好、环境优美、管理规范的目标任务。
《方案》提出,要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。优化完善可回收物回收管理和促进措施制度文件,强化要素保障、金融支持和政策优惠;加快回收网点布局规划,推进绿色分拣中心建设,加强完善“回收点、中转站、分拣中心”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;搭建收集、运输、分拣等全过程数据链,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。发挥供销社系统企业主力军作用,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”回收模式,积极推广“以车代库”等灵活回收模式。
规范“两网融合”网点管理。落实《广州市“两网融合”网点管理办法》,提高网点建设管理规范化、标准化水平,创新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服务功能,更好地发挥“两网融合”网点的资源便民回收、分类收运和环卫驿站等多种功能,推动实现“路不见桶、桶要入房、房要美观”“可回收物应收尽收”的目标。
优化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。健全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区处理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,持续推动收集转运点新建和品质提升工作。加大整改提升力度,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80%以上农村收集转运点位的整改任务,达到三级以上管理标准。
推进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。结合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”,持续巩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,重点培育24个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典型村,着力在体系建设、宣传引导、长效管理、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用力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。
《方案》提出,要持续开展“绿色低碳办公”“限塑”过度包装、星级酒店生活垃圾分类、大型商超和餐饮业垃圾源头减量、普通工业固体废弃物分流处理、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等专项行动,以及医疗卫生机构、教育行业、物业服务业、来穗人员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。
以“限塑”专项行动为例,加强塑料污染治理,全面落实生产销售环节减量,严格执行禁止生产、销售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、厚度小于0.01毫米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、一次性塑料棉签等塑料制品。督促指导商品零售、电子商务、餐饮、住宿等领域经营者落实国家相关禁止、限制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规定,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。每季度开展一次农贸市场塑料污染治理督导检查,组织新开办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、化妆品生产企业、农贸市场开办者、场内经营者签订塑料污染治理承诺书。
此外,《方案》还提出要持续深化社会动员,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时尚志愿、校园践学、美丽行动、行业标兵、绿美生活、创意集市等6项大型主题宣传活动,以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动员、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、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、生活垃圾分类技能提升等行动,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