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合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,站在新起点上,让十九大精神在合肥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努力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,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肥篇章。
习指出,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,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,不但景区、城市要抓,农村也要抓,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,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。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,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,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、社会文明进步。
近年来,特别是2017年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开展以来,合肥城管部门发扬钉钉子精神,先后投入2673.9万元,新建19座公厕,对64座老旧公厕做改造升级,掀起一场“厕所革命”,逐渐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文明的短板。
青瓦白墙、徽派建筑的马头墙……如果不注意,很多市民还以为翻新的和平广场公厕是一座街头游园。和平广场公厕建设于1993年,因为位于主干道上且背靠和平广场,前来如厕的市民众多,高峰时一天要接待近2000人次。改造后的和平广场公厕,外立面采用徽派的马头墙、青瓦白墙等,色彩与环境协调,外观新颖美观,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清洁、舒心的如厕环境。
在颍上路与临泉路交口,一座黄白相间的两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。走近一看,只见简洁靓丽的金属材质外墙体上,绘上了一幅自然风光,与周边茂密的林木融为一体。要不是有“公共卫生间”几个醒目的大字,这里似乎是一座被精心设计过的艺术馆。
在塘西河公园内,三座新公厕正式建成启用,经常来此休闲锻炼的市民拍手叫好。三座公厕“颜值”清新脱俗,主体部分均采用坡屋顶式设计,在绿植掩映间仿佛一座座林间小筑,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根据住建部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的要求,在今年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中,合肥城管系统计划改建的73座公厕,建筑风格除了内部环境整洁、功能完善,还会根据每个厕所附近建筑特色作相应的调整,或打造徽派建筑特色,或配以绿植,形成“一厕一景,一厕一品”的效果。
公厕的升级改造不单单是外部的靓丽,更是内部使用便捷的大幅度提升。城管部门在对老旧公厕做改造的过程中,着重对公厕内部节水器具、蹲位、照明等进行统一改造升级,并根据公厕所处的地理位置、人流量等情况,对使用频率高的公厕进行精品化改造。
位于老市府广场地下通道的乐普生公厕,乳白色的厕纸盒挂在男厕和女厕的入口处,方便如厕者使用。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,庐阳区城管局63座直管公厕率先在全市无偿提供厕纸,并在重新砌置的独立蹲位后方增设了置物台、衣帽钩等,方便市民放置手机、悬挂背包。
芜湖路包公祠景区正门外西侧的包公祠公厕,环境优雅、设施完备。与普通公厕不同的是,这里还设有专门的第三卫生间,为父女、母子等异性家属成员间互助如厕提供场所。该第三卫生间面积约9平方米,内部配备齐全,包括一大一小“母子”马桶、“母子”洗手盆、小便池、婴儿护理台、儿童安全座椅、安全抓杆和紧急呼叫器等,基本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。
市城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在今后的新建公厕中,将最大限度地考虑城市发展和市民如厕的需要,优化设计布局,特别是在风景区、商业综合体等人流较为密集区域,将增加第三卫生间,按照3∶2的比例设置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,增加公厕的公共服务设施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还将提供可供市民、环卫工人休息的场所。
内急却找不到最近的公厕在哪里,怎么办?从今年11月5日起,合肥城管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“文明合肥”,在“便民公厕”服务中,推出了公厕导航功能,市民只要关注“文明合肥”,就能够正常的看到所有由城管部门直接管理的203座公厕信息。
除了信息和导航服务,市民还能够最终靠此系统对公厕管理做监督举报。如发现公厕现场环境脏乱差、异味重等问题,能够准确的通过公厕详情信息公开的公厕管理单位监督举报电话,对公厕管理状况提出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。管理部门收集相关意见、建议后进行整改,形成市民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监督检查机制,一同营造良好的公厕使用环境。
在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中,我市不断拓展公厕资源,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,增加社会公厕比重与数量。城管部门主动与机关单位、企业、旅游景区联系对接,建立“公厕开放联盟”,鼓励各类社会公厕对外开放,打造“共享公厕”。
针对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和旅游区,城管部门见缝插针,结合公园、街头绿地、游园等条件适宜地区布置公厕,先后设置了16座可移动式公厕,方便市民如厕使用。针对老旧小区公厕设施陈旧、管理上的水准低的现状,瑶海区城管局统一摸排梳理辖区老工厂宿舍区,圈定老旧公厕57座,统一制定改造方案,计划于2018年启动全面改造升级。改造后的公厕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,并按照权属分类移交,统一纳入监管。
城管部门从常态化管理、长效化成果出发,对全市203座城管部门直管公厕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,要求做到六无(无尿垢、无积水、无蛆蝇、无蛛网、无粪便、无异味)、四净(地面蹲台净、蹲坑净、门窗玻璃净、公厕五米区净)、二通(上水通、下水通)、一少(臭味少),同时要求管理员着装统一、使用文明用语等。对其他单位所有的社会公厕,也要求配置一名管理员,以保证环境整洁干净无异味。
在庐阳区,30座城管部门直管公厕实行“星级”管理制度,把公厕管理等级分为“五星”、“四星”、“三星”、“二星”和“一星”五个标准,并分为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不合格、较差五个等级。在老市府广场地下通道的生态公厕内,“五星”级公厕的管理牌挂在醒目位置,管理牌上,公厕管理一栏的五颗星十分醒目,公厕开放时间和管理员姓名、照片等清清楚楚,还公布了电话接受市民监督。
据悉,公厕管理的“星级”采取流动式每月一评的方式,将在每月初由考评小组做综合“星级”评定,“星级”评判标准与公厕管理员的当月收入水平挂钩。当月被评为“五星”级的公厕管理员奖励200元,“四星”级的公厕管理员奖励100元,“三星”级的不奖不罚,“两星”级的罚100元,“一星”级的罚200元。
2017年以来,庐阳区将公厕改造作为一项文明创建着力点,通过立面升级、服务升级和科技升级,全面改造完成老城区内18座公厕,累计投入500余万元,改造面积近800平方米,打造出了一批造型美观、运作低廉、便民惠民的环保公厕。
立面升级,公厕容貌靓起来。在改造过程中,庐阳区通过绿化、彩绘、装饰等多种方式提升公厕外观品质。一是实施绿化改造。将华孚城隍庙公厕改造成全市首个立体绿化公厕。公厕外墙、屋顶全部用凌霄、月季等藤本植物环绕,且安装了自动喷灌设备,定时定量对绿植进行浇水养护。其他公厕改造也是如此,也充分的发挥绿化作用,美化公厕环境,提升公厕颜值。二是增设墙体彩绘。将耐用、美观的金属板作为颍上路公厕的外立面材质,并在墙体上绘制巨幅彩绘,提升了公厕艺术品位。三是彰显文化特色。针对畅园新村等建造时间较为久远的公厕,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融入文化特色,公厕外立面采用徽派设计,青砖黛瓦,青白相间,美化了市容市貌。
服务升级,便民意识融进去。本着“以人为本”的服务理念,庐阳区精细设计公厕细节,提升公厕管理上的水准,突出公厕便民功能。一是增设便民服务设施。最大限度地考虑老幼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群体,在公厕内设置了儿童便位、婴儿护理台、安全抓手以及呼救器等设施。同时在颍上路公厕设置第三卫生间,为父女、母子等异性家属成员间互助如厕提供场所。二是实行公厕厕纸免费政策。率先在合肥市城区实行65座直管公厕厕纸免费政策,通过投放93盒可免费取用的厕纸,解决了市民外出如厕无纸难题。三是安装新式公厕导示牌。在北一环路与亳州路交口试点安装新式公厕导示牌。通过箭头指向和庐阳区公厕分布平面图相结合,为市民准确指示公厕所在位置。四是推行“星级管理”模式。在全区65座直管公厕推行“星级管理”模式,根据保洁人员佩证上岗、公厕随脏随保、礼貌待客、按时开放等7项考评标准评定公厕星级。评定的“星级”与公厕管理员的当月收入水平挂钩,通过“奖优罚劣”方式提升公厕的服务品质。
科技升级,环保理念突出来。在公厕改造过程中,庐阳区通过科技渗入,认真践行环保节能要求。一是利用太阳能供电,公厕节能运作。将颍上路公厕改造成全省首座光伏发电公厕,公厕顶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每年发电量约为5000度。不仅实现了公厕用电的“自给自足”,保证公厕照明、热水使用等,后续还可以为周边市民提供手机、电瓶车等充电服务。二是通过废水回用,实现污水减排。采用新型液固气分离技术实现市府广场公厕的废水再利用,公厕使用螺旋传感压缩脱泥技术,将公厕产生的污水中可视颗粒物脱水成含水量约75%的污泥,再对脱泥后的污水进行生化降解,进而使排出的污水和粪便加工变成肥料,实现循环利用。三是改善公厕细节,彰显节约理念。在公厕改造过程中,庐阳区着眼细节,通过增设小水箱蹲位冲水,感应式洗手龙头、感应式公厕照明等节能设施,积少成多节约世界资源,提升公厕环保水平。
按照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“三大革命”的战略部署,肥东县快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,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不断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。目前,肥东县已完成农村改厕6000户,超额完成合肥市下达的5000户改厕任务数,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2017年,合肥市下达肥东县农村改厕任务数5000户,肥东县自我加压将目标上调为6000户并分解落实至该县18个乡镇,各乡镇也及时将改厕任务分解落实到村(社区)、落实到每一家农户,实行整村推进。肥东县充分的发挥农户主观能动性,引导农户最大限度利用旧房、旧砖、旧瓦、旧材料,尽可能降低改厕成本。同时,鼓励农户铺贴瓷砖,安装坐便器和太阳能等,提高厕所配套功能。肥东县还因地制宜,分类推进农村改厕工作,对具备接入污水管网条件的,实行水冲式改厕;对较分散的自然村,装配三格式化粪池改厕。严控新建厕屋比例,尽量利用农户原有厕屋或房屋进行改厕,确实无法改造的,新建厕屋。
针对农村厕屋条件差、新建比例较大的情况,肥东县加大改厕资产金额的投入。乡镇每改厕1户,肥东县政府给予最高不超过1900元施工费用(含省级100元、市级800元、县级1000元)补助,三格式化粪池系统、厕具的采购费用由县财政另行承担;其余不足部分,由乡镇政府全部兜底到位。按照农村改厕“一户一档”要求,该县建立完善农村改厕纸质档案,同时将改厕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安徽省农村环境“三大革命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,确保该县农村改厕纸质档案、信息录入和现场情况保持完全一致。
肥东县还通过委托专业单位做集中处理、与本地企业合作处理、委托现有服务单位处理、乡镇政府兜底处理等方式,着力实现农户改厕后粪便处理“应收尽收、及时清运、无害化处理”。
公厕少、卫生状况欠佳……如厕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千年古镇柘皋镇的居民。让公厕多起来、美起来,成为当地居民共同的期盼。柘皋镇自2016年以来,围绕巢湖市关于开展“厕所革命”指示精神,以公厕改建为突破口,投资100万元将原有玉兰街、北闸街、三星路等12座年久失修、老化严重的旱厕加以改造,统一改建为水冲式标准化的“景观公厕”。巢湖市社会评选全市镇街居民最满意公厕十佳,该镇8座公厕名列其中。
“公厕少、卫生状况差……这是一些居民对乡镇公厕的感受,也是困扰柘皋镇居民多年的‘老大难’问题。”12月6日,柘皋镇一位陆姓居民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:“我家在玉兰街开了一个店。过去,玉兰街一带虽有一座公厕,但却长年无人管理,居民如厕难以下脚。如厕成了让这条街居民头疼的事。我和家属无奈之下,只好购置一只痰盂,在店内解决。方便如厕,在过去几乎成了柘皋居民的一种‘奢望’。”
柘皋镇一名政府负责人和记者说,居民反映的如厕难问题,确有此事。柘皋镇原有各类公厕12座,大多为旱厕,且年久失修、老化严重。2016年以来,柘皋镇将公厕建设作为优化集镇环境的重要举措,并纳入古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。从当年年初开始,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,先后投资100万元,按照“旅游公厕”、“景观公厕”的标准,开始对原有年久老化公厕做改造,统一改建为水冲式标准化公厕,并全面配备水电等设施。同时,又新建了几座公厕。
“小厕所,大民生,从去年起,柘皋镇就将‘厕所革命’当作‘重中之重’的大事来抓。截至目前,柘皋镇已陆续改建和新建石梁街、农贸市场、玉兰街、三星路等标准化公厕。大部分公厕被改建为水冲式标准化公厕,而且水电配套齐全,设施完备,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,便可如厕。”柘皋镇镇长谢忠月说,“公厕还结合不一样的区域特点,选用了水冲式、环保型设施,采用了节水、节能及除臭新技术,突出生态环保和美感,提高了居民的‘如厕’舒适度。公厕都配备手纸和面盆,供居民免费使用。”
12月6日,记者在柘皋镇看到,这些公厕建筑风格与柘皋古镇整体风貌相结合,掩映在道路旁树丛中,古色古香。公厕内部,都配备手纸和面盆,供居民免费使用。柘皋镇相关负责人说,这些公厕都按照“旅游公厕”和“景观公厕”打造,已成为柘皋镇街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。
卫生公厕,三分建设,七分管理。记者从柘皋镇了解到,柘皋镇对建设好的公厕推行市场化运作,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聘请专人全天候保洁和管护。同时,制定厕所清洁程序与标准,建立健全公厕长效管理机制,定岗定人定时进行保洁和设备养护维修。
柘皋镇还在部分旅游公厕内设置宣传画、标志牌,通过广告招商的方式“以商养厕”,确保卫生环境得到长期维护。公厕配备专职保洁人员,管理制度、工具间、水冲式便器、感应水龙头、衣冠镜、LED灯和熏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同时每个公厕还添置微景观花卉。最大限度地考虑老年人、母婴、残疾人的实际的需求,配备不同设施,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和游客需求,让方便者更方便。同时,开放派出所、交警、文化站等镇直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厕所,供居民免费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