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在诗句的刻画中,可以感受到远处的村落,飘散着缕缕炊烟,村民过着安宁平和的生活。所谓的生活,就是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而“柴”就是生火做饭,烧成袅袅炊烟。从古代的角度看炊烟就是农民的富足生活,可是从现代角度来看却截然相反。
在中国大多数农村都用木柴生火做饭,而木柴燃烧排出的烟含有大量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,所以被专家觉得是空气污染的元凶。
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方面考虑,专家制止农村继续烧柴,要求村民使用天然气。可是经过这一措施,人们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变多好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曾经勉强填饱肚子的艰苦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。
他们将目光聚焦在农村,认为农村生火做饭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,毕竟村民烧柴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,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物质。
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,即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,可是农村土地也占全国土地的大部分。而且农村地广人稀,还栽种了足够多的树木、花草与作物。
再者二氧化硫是在一定浓度下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烧火释放的二氧化硫挥散在空气中,使它的浓度大幅度的降低,还远远达不到伤害人的程度。
而这三个问题在城市中比较普遍。城市发展迅速,聚集了大多数有能力的人,他们开办工厂,乘私家车出行,释放出大量废气。再加上城里人生活比较精致,不如农村人节俭,所以城市人制造的剩饭剩菜远超农村人。
为什么“深山老林”格外受隐世者的推崇?为什么诗作中赞叹农村的诗情画意居多,而赞叹城市的繁华昌盛居多?可以想见,农村的环境质量状况要远优于城市。
所以城市的废气才应该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。如果真的要改善环境,那么就要从根源入手,比如严格规范要求工厂,增加污气处理系统……专家们拿农村试刀的做法,能够说是隔靴搔痒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外出务工的青年人慢慢的变多,只留下老人在村子里独自生活。即使有些老人没有成为“空巢老人”,可是每天还是要为孩子做饭。所以在农村做饭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。
他们与柴火打了一辈子交道,最了解怎么样才可以让火烧的又快又旺,对火候的掌控更加应用自如,比用起天然气来顺手、亲切的多?
老人的思想比较守旧,不太愿意接受新的操作,而且年纪大了,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大大下降。
他们对天然气并不熟悉,所以不敢用,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事故。而且天然气存在安全风险隐患,年年都会有使用天然气不小心而造成事故的案例。那些报道也在老人“幼小的心灵”上留下了阴影。
他们去地里随便捡一些枯枝败叶都能当柴火烧。如果能多囤一些,一冬的柴火就都不用愁了。这样不花一分钱就能安稳过冬的好事谁不乐意呢?
可偏偏有人让他们将柴火换成天然气,天然气是要交钱的。对于朴素的农民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面对专家的强烈要求,即使村民有再多的怨言,也得服从指导。可是经过一系列的农村改造,可是空气质量状况仍不见好转。所以若想真正的“治本”,还是要加强城市的环境与卫生管理。
农村老人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做饭方式是烧柴做饭,而这种做饭方式在中国社会中代代相传,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。
生火做饭帮助原始社会的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,带给他们文明的种子。在后来社会的发展中,用火做饭逐渐普遍起来。可以说,木柴做饭是古时候人们的智慧的凝聚。
他们小时候是灶台前的捣蛋鬼,长大后就成了灶台前做饭的人。在烧火做饭时,免不得会感慨一下时光易逝。
如果在做炖菜的话,直接在锅中加上水,灶膛放入足够的柴火,老人就能不用管了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糊锅的问题。在做饭的空闲时间,他们还能去做些别的事,岂不是一举两得?
可是使用天然气时不能这样,因为受火面积只有锅底那一小部分,要时常翻炒。所以在老人心中,还是更青睐木柴一些。
再者木柴做饭是农村独特的朴素的生活方式,用柴做出的饭有一种独特的香气,那就叫做烟火气。在农村,处处都有烟火气。
他们乐于分享,谁做的饭好吃总要分些给邻里尝尝。谁不想做饭,总可以去别家蹭个酒足饭饱。这样的生活是城里人万万想不到的。
他们大半辈子都在用木柴做饭,如果猛然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,恐怕效果不会太好。
如今的环境状况确实不容乐观,可是专家们将一切怪罪到农村用木柴做饭上,也不免有些草率。他们忽视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――城市废气,相比于城市废气,农村生火做饭造成的环境污染微乎其微。
无论如何,农村用木柴做饭的做法不应该被取缔。而真正治理环境污染的道路仍旧任重道远。